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男科主任、主任醫師 郭軍:
冬天是陰氣盛極、陽氣潛藏的季節,中醫養生素有“冬主閉藏”的說法。提到“冬藏”,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靜止不動就能養精蓄銳,這其實是個誤區。
“冬藏”的目的是為了藏精納氣,保護好“精、氣、神”,提升身體免疫力。生活中,如果經常覺得力不從心、容易疲勞、干什么都提不起勁,可能是“精、氣、神”出了問題。
若不加重視,長期保持這種狀態,會影響臟腑功能,容易誘發疾病。因此,不妨在冬令時抓住“進補”黃金期,給自身“精、氣、神”加點油。
現代人無論男女,都推崇精致生活,很在乎自己的容顏氣色,也時刻關注情緒問題。但繁忙的工作、瑣碎的家事,有時難免讓人難以保持最佳狀態,經??雌饋頍o精打采、面色萎黃、情緒低落。
出現這些問題,除了外在壓力導致,很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。
中醫認為,一個人看起來是否神清氣爽、容光煥發,與腎精的充足程度密切相關。《中醫大辭典》解釋:精,泛指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。
在傳統醫學看來,“精”即是腎精,是父母先天給予,并通過后天脾胃生化之精氣所得到的精微物質,是生命的來源。“精”除生殖之精外,還包括精力、體力、免疫力等,是人體的“看家老本兒”。
如果腎精不足,生命活動就等于失去了“靠山”,輕則有面色差、情緒焦慮壓抑、干什么都提不起勁兒等表現,嚴重者會導致各種慢病纏身,甚至出現早衰。
中醫認為,“腎主冬,重養藏”,其中,藏的就是“腎精”,抓住這個重點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。“黑色入腎”是大家熟知的概念,中醫指出黑色食物大多有補腎的作用。
平時生活中,可經常吃些黑枸杞、桑葚、覆盆子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米、海參等藥食同源之品。
-
黑枸杞性平、味甘,有補腎益精的功效。平時可以當成零食,也可以取適量用溫水沖泡代茶飲。
-
古籍記載:“桑葚,益腎臟而固精,久服黑發明目?!爆F代醫學證實,吃桑葚能增加機體免疫力,抗氧化、抗衰老。桑葚可以直接嚼服,也可以泡水或泡酒喝。
-
覆盆子作為中藥材,有益腎固精縮尿、養肝明目的功效,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尿頻遺尿、遺精滑精。
生活中,你是否經常有這樣的情況:
-
回到家就躺下刷手機,懶得說話;
-
平時愛“長吁短嘆”,總是習慣性的“嘆上一口氣”;
-
經常感到胸悶氣短,爬兩層樓就喘;
-
即便沒有較大的運動量也會出汗不止……
從中醫理論來說,這種表象背后可能隱藏了一個健康問題——氣虛。
中醫將“氣”認為是身體的一種功能,在機體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。由于氣是“流動”的,所以可以促進、推動生長發育,溫煦臟腑經絡和四肢百骸,防御疾病侵襲,固攝人體津液(血、汗、精、唾液、尿、白帶等液態物質),防止其無故流失。
當人體氣機失調,包括氣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過時,就會導致氣的功能減退,出現氣虛、氣陷、氣逆、氣郁等健康問題,表現為氣短懶言、疲憊乏力、頭暈眼花、咳喘頭痛等。
中醫有“人到四十,陽氣不足”的說法,強調的就是補氣的重要性,提出40歲后要注重補氣。另外,在人體之中,“氣”還是維持生命的動力。
氣不足有很多表現,比如有的人每到冬天就要感冒幾次,有的人即使吃得很少也長肉,有的人說話聲音低怯……這些問題都是由于氣不足所導致的。
此時,可以補氣養陽,具體的方法是人參配肉桂。人參為“百草之王”,最擅補氣,是中醫治療虛證的第一要藥,能大補元氣、生津養血;肉桂有溫腎助陽、溫通經脈的功效,可補火助陽。這兩味中藥日常食用很方便,可直接泡水喝或在燉肉、煲湯時放一些搭配進飲食中。
與此同時,補氣還可用點黃芪。黃芪有益氣固表、利水消腫的功效,可改善因肺、脾氣虛引起的乏力、自汗、水腫等問題。
當然,人參、肉桂、黃芪不是吃得越多越好,還是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,運用科學配比來調養更安全有效。
很多職場人經常抱怨工作太累,身心交瘁。在日復一日的消耗中,漸漸失去了競爭優勢。相反,那些思維敏捷、反應迅速、執行力強的人往往能成為職場達人。
中醫認為,看一個人的健康狀態,不僅看“身”,還要看“神”。
中醫理論中,“神”是人體一系列精神意識、思維活動的主導,是機體的最高司令官,神氣充足則思維靈活、精力充沛,神氣渙散則身弱,人會變得反應遲鈍、記憶力減退、思維僵化。
中醫強調,神最易受瑣事所擾,所以一直強調清心寡欲、平和心態以養神。
現代人壓力普遍較大,工作中,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合理、恰當的評價,不要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較,更不要過分追求完美。要學著主動尋找樂趣,不在某件事上斤斤計較,讓自己的心態變穩定。
除了心理調節,日常養神,還可以適當用點中醫藥,比如杜仲雄花、黃精。
精、氣、神雖“各自為營”,有自己的“主導功能”,但又密不分可,是個有機整體。所以,中醫將其譽為人體“三寶”。用一個通俗的比喻形容它們的關系,即生命起源于“精”、維持于“氣”、體現在“神”,三者彼此相依、互相助長。
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說:“善養生者,必寶其精,精盈氣盛,氣盛則神全,神全則身健,身健則病少。”想要固精、補氣、養神,其實不復雜,只需掌握一個關鍵——補腎即可。
古代養生大家一向重視填補腎精,積累出許多補腎精的經驗,“固本培元”便是其中之一。所謂“固本培元”,就是指鞏固先天腎氣,腎補足了,人就能強壯無病。補腎的方法并不難,常言道,“睡個好覺,勝過補藥”。
建議冬天盡量早睡晚起,以積蓄陰精,尤其是老年人。晚起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難以做到,但一定別熬夜,堅持早睡。平時,還可多按揉丹田(位于臍下三寸)、命門(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)等補腎藏精之穴。
特別提醒,補腎對于男性而言更加重要。對于易疲勞、力不從心、提不起勁等缺乏精氣神癥狀嚴重者,可在科學調補的基礎上,配合改變不良生活方式、保持健康好習慣。
-
遠離煙酒:盡可能戒煙限酒,煙和酒中的某些成分對腎臟有損害。
-
飲食調整:多吃能養護腎氣的食物,比如黑芝麻、木耳、黑米等,將它們搭配進飲食經常食用。
-
保證睡眠:充足的睡眠可調整人體氣血,有利于積蓄陰精。
-
適當飲水:喝水可以幫助機體排出毒素,減少腎臟負擔。
-
注意節欲:性生活不要過于頻繁,否則會使腎精過度消耗。
-
堅持運動:“生命在于運動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只有動起來才能“活”。如何鍛煉,中醫認為太極拳、八段錦等“動靜結合”的運動方式更能激發精氣神,補養腎氣。